澳门新葡萄娱乐
專業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1年)
授權學科 (類别) |
名稱:環境科學與工程 |
代碼:0830 |
年 月 日
撰寫提綱
一、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澳门新葡萄娱乐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201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開始招生。現有在校生82人。現有專任教師47人,研究生導師35人,包括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講師16人,均具有博士學位,2人為山西省“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被評為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形成了一支以具有高層次人才為主體、團結協作、創新能力強的科研團隊。
學位點現有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态修複技術、水污染控制工程、功能材料與固廢資源化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近兩年承擔了國家級項目5項(國家基金聯合項目重點項目1項、國家生态環境部項目1項、國家基金面上項目3項)、省市廳級和橫向項目多項,總經費達1000萬元/年;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50餘篇被SCI收錄;授權專利17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出版專著4部。
本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培養平台包括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山西省煤炭資源綠色開發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澳门新葡萄娱乐與山西省環境規劃院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等。此外,積極開展研究生培養基地和聯合培養體系探索,現有校企研究生培養基地2個。
二、目标與标準
(一)培養目标(本學位點培養研究生的目标定位)
本學科培養的碩士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并能夠掌握相關環境研究領域中基本理論、先進的工藝設備、測試手段及評價技術,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向,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部分科研問題;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能夠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具有一定創新性的科研工作;具備一定的學術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做出具有一定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具備優良的學術道德,堅持真理,堅決抵制各種學術不端和作假行為。
(二)學位标準(符合本學科特點,與本單位辦學定位及特色相一緻的學位授予質量标準的制定及執行情況)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和《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以及《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學位授予實施細則》,本學位點要求研究生達到如下要求:
1)基本知識
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具備一定的數學、化學和生物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數理統計、應用微分方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學基礎、毒理學等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一門外語,達到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
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專業知識及相關學科方向的專業知識。掌握如高等環境化學、高等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水處理工程、高等固體廢物管理、環境生态學、現代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土壤學、大氣污染化學和物理、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理論與技術、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治理設備現代設計方法、環境規劃與管理等課程知識;參加與所屬學科方向緊密相關的其它選修課程及研究生實驗課程。
2)素質要求
①學術素養
有一定的學術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基本掌握本學科的發展現狀,了解本學科相關的知識産權,具有崇尚科學的精神。在研究過程中,要對本領域相關材料的發現權、相關觀點的發明權準确表述。應具有嚴謹的學術态度,實事求是地進行各項試驗,客觀全面地展示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的能力,以及進行學術讨論的能力,擁有批評和質疑,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②學術道德
倡導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學風嚴謹的優良風氣,發揚學術民主,鼓勵學術創新;正确對待學術研究中的名和利;反對在科學研究中沽名釣譽、弄虛作假。具體包括:在學術活動中,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我校相關的規章制度,要遵從并符合社會準則。要具有獻身科技、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學術研究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産權。在作品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須注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是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應注明轉引出處。合作研究成果應按照當事人對科學研究成果所做貢獻大小并根據本人自願原則依次順序署名,或遵從學科署名慣例或作者的共同約定。任何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所有署名人均應對作品承擔相應責任,作品主持人應對作品負主要責任。在對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準确的原則。應嚴格遵守和維護國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規定,高度重視保密公正。不得有剽竊、抄襲、僞造、篡改實驗數據、私自署名、洩密和其它違背學術界公認的學術規範的學術不端和作假行為。
3)能力要求
①學術能力
具備獨立檢索和查閱科學文獻、專利和其它資料的能力,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并善于歸納和總結,能夠理清研究領域的進展脈絡和主要理論派别,能夠獨立完成文獻綜述,客觀評價國内外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
結合研究生個人對本領域研究進展的掌握,在導師指導下制定總體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提出切實可行的技術路線等。進而能夠獨立實施并完成既定的研究方案和内容,并能及時總結和分析研究結果。對于權威或他人結果不迷信,也不輕易否定,能夠科學分析、客觀評價,認識到可以借鑒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斷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通過培養和鍛煉,具備學術研究或技術開發的能力,掌握相關的實驗技能。掌握常用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能夠使用相關的儀器設備進行科學研究,對所研究項目的工程應用有一定的認識,在實驗中增強動手能力。參加學術活動與學術報告,能夠熟練地進行學術交流、正确地表達學術思想、展示學術成果。能夠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研究或技術開發中所遇到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能夠做到及時同專家、老師及其他研究生讨論,積極發表自己觀點,融會貫通,提高水平。
②解決問題能力
環境科學與工程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工科學科,要求本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具備一定的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系統知識的基礎上,具備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提出并解決部分科研問題。
4)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應具有新見解或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有一定的工作量,且在撰寫和格式上必須符合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
5)學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養計劃的各項内容,達到我校對研究生的課程與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并在沒有出現學術不端和作假行為的情況下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學位論文答辯成績合格且學院分學位評定委員會對學位材料審核通過後向我校學位評價委員會申請碩士學位;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對學位申請材料核實表決後決定是否授予碩士學位。
三、基本條件
(一)培養特色(本學位點的主要培養方向簡介)
圍繞國家戰略發展、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本學位點持續發展四個研究方向,包括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态修複技術、水污染控制工程、功能材料與固廢資源化技術。各研究方向的研究領域、特色與優勢見下表。
學科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領域、特色與優勢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
針對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大氣污染協同防治需求,重點開展區域大氣灰霾和臭氧污染特征、煤焦化污染物的環境化學特征、煤焦化行業綠色生産與污染防控研究實踐。依托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協同創新中心平台,持續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地方環保等項目經費,在區域空氣污染精準溯源和環境地球化學效應、重污染天氣的精細化防控和煤焦化污染排放機制與控制等領域形成了特色與優勢。 |
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态修複技術 |
針對山西煤礦、煤焦化工業廢棄地和汾河流域生态修複需求,重點開展環境納米材料原位生态修複技術、化學淋洗-生物降解耦合技術和煤礦生态恢複與重建研究。依托山西省工程中心等平台,獲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和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等經費,在國内較早開展納米材料原位修複有機物和重金屬污染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已應用于山西某地焦化工業場地和汾河流域介休段生态修複實踐。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針對煤焦行業水體污染物排放控制需求,重點開展高效采煤與煤炭環保輸送、煤焦化工過程水體污染控制設備及污水處理工藝的開發、運行與維護等研究與實踐。依托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等平台,獲國家科技研發重點項目和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等經費,系統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備、濃縮沉降池、污泥處置設備、污水處理工藝等關鍵技術與設計等工作。 |
功能材料與固廢資源化 |
針對山西省煤矸石等資源利用需求,重點開展煤矸石中元素環境行為、資源化方案設計及示範、生态環境功能材料技術等研究。依托山西省先進材料重點實驗室和協同創新中心,獲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和企業委托等經費,開展煤矸石制備石油壓裂支撐劑和煙氣脫硫、脫硝支撐材料,催化材料和土壤改良材料等開發實踐。煤矸石制備壓裂支撐劑是山西矸石治理的示範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
(二)師資隊伍(骨幹教師及師資隊伍規模、結構情況,包括專任教師及行業教師情況)
穩定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是碩士點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學科把培養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和後備人才作為學科建設的根本任務。本學位授權點現有碩士生導師總人數為41人,其中35歲以下占到29.3%,36至45歲占到56.1%,46至59歲占到9.8%,是一支新老結合,年富力強的隊伍。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高中級職稱、新老結合的模式,基本全部參與碩士研究生培養,年度生師比2020年為1.95,2021年為2.0。
(三)科學研究(本學位點1年來已完成的主要應用性科研成果或科研項目情況)
2021年縱向項目清單
序号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别 |
負責人 |
經費 (萬元) |
1 |
煤焦化大氣污染特征及标志物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何秋生 |
58 |
2 |
太原市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防控示範研究 |
國家生态環境部項目 |
何秋生 |
65 |
3 |
基于硫胺素調控下高脂微藻處理畜禽高氨氮廢水的機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吉莉 |
56 |
4 |
焦化煙氣老化過程中顆粒物理化特征與毒性效應的演變規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李宏豔 |
34.65 |
5 |
太陽能組件器件封裝導電膠黏劑技術研發及工業示範 |
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目 |
郭少青 |
10 |
6 |
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優化研究 |
山西省重點研發項目 |
武宇鵬 |
4 |
7 |
赤泥多元素協同高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
山西省重點研發項目 |
柳丹丹 |
6 |
8 |
炭/鐵功能材料對土壤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協同消減的機制研究 |
省基金面上項目 |
張桂香 |
9 |
9 |
黃河流域半濕潤偏旱區水-能-糧關聯優化模型與應用研究 |
省基金面上項目 |
楊改強 |
9 |
10 |
經營措施對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土壤磷有效性的影響 |
山西省青年基金 |
田慧霞 |
5 |
11 |
硫化物制取氫氣和硫酸技術中液液兩相流混合強化機理研究 |
山西省青年基金 |
張珂 |
5 |
12 |
煤焦化過程大氣有機胺排放特征研究 |
山西省青年基金 |
王振濤 |
5 |
13 |
MAlO類水滑石複合氧化物上多組分苯系物協同催化氧化過程研究 |
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劃 |
邢欣 |
2 |
14 |
不鏽鋼着色老化液多金屬分離循環回用技術及機理研究 |
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劃 |
吳浩 |
2 |
15 |
華北落葉松人工林土壤磷有效性對經營措施響應機制研究 |
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劃 |
田慧霞 |
2 |
16 |
大氣氣溶膠污染變化特征及主要有機氣溶膠對A549 細胞代謝機制研究 |
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劃 |
王振濤 |
2 |
17 |
多技術融合的太原市揮發性有機物對臭氧生成影響研究 |
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劃 |
崔陽 |
2 |
18 |
固廢基複合膠凝材料的組成、性能及其機理研究 |
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劃 |
段思宇 |
2 |
2021年橫向項目清單
序号 |
項目名稱 |
委托單位 |
2021年進款金額 |
姓 名 |
1 |
晉中市生态環境局介休分局環保管理與科技服務專家團隊提升計劃 |
晉中市生态環境局介休分局 |
16 |
何秋生 |
2 |
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監測 |
太原市生态環境局 |
104.225 |
何秋生 |
3 |
介休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壤環境 現狀調查作業 |
介休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
115.5 |
何秋生 |
4 |
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VOCs)手工監測服務 |
山西省太原生态環境監測中心 |
34.495 |
吉莉 |
5 |
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監測 |
太原市生态環境局 |
54.225 |
武宇鵬 |
6 |
空氣中揮發有機物監測—采樣及分析規劃 |
太原市生态環境局 |
50 |
張婵 |
7 |
15号煤層頂底闆岩石物理力學參數測試 |
山西長治經坊莊子河煤業有限公司 |
12.5 |
武建國 |
8 |
深化錨杆支護成套技術的研究 |
山西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陽煤礦 |
30 |
武建國 |
9 |
呂梁東義集團煤氣化有限公司鑫岩煤礦安全培訓體系評價與重構研究 |
呂梁東義集團煤氣化有限公司 |
55 |
武建國 |
10 |
11104材料順槽注漿錨索支護技術應用研究 |
山西汾西正文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
5 |
武建國 |
11 |
潞城市環境保護局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技術服務項目 |
長治市生态環境局潞城分局 |
81.6 |
高麗兵 |
12 |
系列鋼管強力連續旋壓技術與裝備開發 |
南通雲創金屬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15 |
王琛 |
13 |
山西寶山礦業集團旗下所有企業的環保管家技術服務 |
山西寶山礦業有限公司 |
25 |
李一菲 |
14 |
長治屯留區輻射事故應急處理等四個預案 |
長治市屯留區生态環境局 |
20 |
郭棟鵬 |
15 |
複雜地形對大氣擴散參數影響數值模拟研究 |
山西浩瑞鑫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25 |
郭棟鵬 |
16 |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購買第三方技術服務采購項目(一标段) |
晉中市生态環境局介休分局 |
6 |
郭利利 |
17 |
2021190人類活動對碳排放及水域生态系統的影響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8 |
李淵 |
18 |
長子縣濁漳南源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設計咨詢 |
山西德力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5 |
烏德 |
19 |
包裝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組分及含量監測 |
生态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
3.5 |
王振濤 |
20 |
懷仁土壤環境風險評估及報告編制 |
山西大學 |
3 |
張桂香 |
21 |
一種高溫高濕煙氣除塵處理系統 |
山西合力遠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4 |
董潔 |
22 |
山西三元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建(構)築物下充填開采項目充填膏體浸出成分檢測 |
北京中環長青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0.38 |
李宏豔 |
23 |
代縣生态文明示範縣建設綱要規劃 |
忻州市生态環境局代縣分局 |
2 |
劉宏芳 |
24 |
婁煩縣第一次自然災害普查 |
婁煩縣住建局 |
30 |
劉宏芳 |
25 |
消防無人機微納米級SiO2改性滅火劑的研發 |
山西毅聖數智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
80 |
丁慶偉 |
26 |
長治市潞城區合室鄉橋堡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技術報告項目 |
長治市生态環境局潞城分局 |
8.8 |
董潔 |
(四)教學科研支撐條件(本學位點支撐研究生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情況)
良好的教學科研平台是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申請學位的有力保障,學校及學位授權點投入經費加大教學科研平台的建設。具體包括:
第一,完善圖書資料的建設。校圖書館關于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購買了中文數據庫包括中國學術期刊(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電子期刊等;外文數據庫包括愛思唯爾(Elsevier)、Springer等。以上資料基本滿足研究生學習的需求。
第二,完善和提升專業儀器分析和實驗平台。通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基金、國家級項目校配套基金和重點學科建設經費,進一步完善了室外土壤污染修複試驗場的綜合實驗平台、大氣污染排放及控制模拟系統、污水深度處理仿真工藝試驗平台和固體廢物膏體濃縮系統等的專業實驗室建設,并在經費的支持下,于2021年建立了環境一流專業建設中土壤修複平台和環境學科建設平台。此外,學校分析測試中心配置了滿足重金屬、無機和有機物的分析和表征的設備(見下表)。此外,部分課程和專業實驗利用校國家級機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型機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相關設備開展。
儀器設備 |
台或套 |
金額(萬元) |
預濃縮-色質聯用 (Entech7100-Agilent7890-5795c) |
1 |
152.0 |
吹掃埔集-色質聯用(OI4600-QP2010 Plus) |
1 |
93.0 |
X射線衍射儀(Bruker D8 ADVANCE) |
1 |
135.0 |
液相色譜(Agilent 1100) |
1 |
24.5 |
原子吸收(ZEEnit 650) |
1 |
75.0 |
離子色譜儀(ICS-90) |
1 |
22.5 |
離子色譜儀(Metrohm 932) |
1 |
45.9 |
氣相色譜(Agilent 7890) |
1 |
44.53 |
ICP發射光譜儀(PE 7900) |
1 |
75.12 |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KYKY-2800) |
1 |
58.6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U-1901) |
1 |
11.3 |
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HCS-140G) |
1 |
13.41 |
顆粒物分級采樣器(M234) |
4 |
13.51 |
模拟焦爐實驗系統 |
1 |
50.2 |
綜合煙氣分析儀(KN9016) |
2 |
10.9 |
煙氣稀釋采樣儀(Dekati FPS-4000) |
1 |
130.5 |
微波消解儀(MWS-3+) |
1 |
23.81 |
粒子影像測速儀(Dantec-Dynamics A/S 3DDC PIV) |
1 |
98.42 |
污水處理實驗系統 |
1 |
130.8 |
哈納多功能水質分析儀(HI9804) |
1 |
14.63 |
八階污水處理試驗裝置(KL-1) |
1 |
10.8 |
兩升沉降試驗裝置(JK-CJ) |
1 |
16.4 |
土壤水分測定系統(6050X3KI) |
1 |
20.3 |
負壓式土壤濕度計(Kett HJ-510/) |
1 |
11.1 |
高速離心機(CF16RX) |
1 |
9.8 |
熒光PCR儀 |
1 |
42.5 |
膏體濃縮試驗機 |
1 |
89.6 |
固液分離/濃縮儀 |
1 |
35.6 |
同步熱分析-紅外光譜-質譜聯用儀NETZSCH / STA 2500 Regulus BRUKER / INVENIO S |
1 |
129.99 |
全自動化學吸附儀Chembet PULSAR TPR/TPD |
1 |
34.9 |
三溫區管式爐 GWL-KQGA-3 |
1 |
4.9 |
非甲烷總烴分析儀NUTECH / N3000 |
1 |
29.93 |
(五)獎助體系(本學位點研究生獎助體系的制度建設、獎助水平、覆蓋面等情況)
為激勵研究生勤奮學習、潛心科研、勇于創新、積極進取,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着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根據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辦法,凡被我校錄取後取得正式學籍且人事檔案已調至學校的全日制脫産學習研究生均可申請獎助學金,獎助學金覆蓋面為100%。
1)獎學金
在校生可按規定申請各類學業獎學金,具體設置如下:
推免生新生獎學金,10000元。
國家獎學金,12000元。
學業獎學金:一等學業獎學金,8000元/生•年,比例約20%;二等學業獎學金,6000元/生•年,比例約45%;三等學業獎學金,3000元/生•年,比例約35%。
2)助學金
錄取後人事檔案調至學校的非定向全日制脫産學習研究生均可獲得6000元/生•年的助學金。
3)“三助”崗位
學校設有大量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崗位,經雙向選擇上崗後可獲得2500元-5000元/年的“三助崗位”津貼。
4)省級或校級研究生創新項目
在校生經申請立項後,可獲得5000元-20000元的省級或校級研究生創新項目資助。
5)研究生困難補助
為使我校生活困難的研究生能夠安心學習、潛心科研,學校将研究生學費的1%用于研究生困難補助,制定了《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困難補助管理暫行辦法》,确保每位研究生均可順利完成學業。
6)研究生助研津貼
研究生導師根據科研項目的開展及推進情況,對其輔導研究生進行200-500元/月的津貼補助。
四、人才培養
(一)招生選拔(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報考質量、錄取比例、錄取人數、生源結構情況,以及為保證生源質量采取的措施)
本學位授權點2020年一志願達線8人,最終實際錄取人數30人;2021年一志願達線10人,最終實際錄取人數22人。2021年研究生的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主要受研究生網絡面試的影響。此外,澳门新葡萄娱乐是非211的高校,且屬于研究生報考的一區生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報考和招生數量。本學位點生源主要來自本校和省内的二本學院。為了保證生源質量,我們積極組織開展招考宣傳,到同類高校進行學科和考研優惠政策介紹。同時,學校出台相關的獎學金和助學金政策,吸引一志願報考和調劑生。
(二)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開設、課程思政、研究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生黨建工作等情況)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加強思想建設,構建了“十大”育人體系,形成“三全”育人的總格局,提升學科師生的素質,以新思想推動學科各項工作統籌發展。
本學科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注重紅色思想立德,綠色情懷樹人,擁有一支注重思想引領和熱愛環保事業的導師隊伍,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效應,堅持以國家生态環境安全戰略為指引,通過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實踐基地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來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建立以市場和社會需求、項目需求、研究課題為導向的導師、學生團隊,将導師與學生置于“學研産”的環境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并鼓勵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多渠道獲得知識和經驗。重視科研人員的選擇,引入不同專業方向的青年博士,建立導師團隊,充分發揮導師的多樣化和互補性優勢。結合環境專業特有的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生态文明建設等理念,課程體系中均體現“綠色、共享、生态、環保、敬業”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思想政治元素,努力發揮課程的實踐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組織建設方面,強化了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強化了一崗雙責意識,充分調動了每個成員的積極 性,完善了院黨總支和五個黨支部的組織架構圖,美化了支部的黨建文化牆,為學院師生黨員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增強了師生黨員的凝聚力。
課程建設方面,推動了以“課程思政”為目标的課堂教學改革。基于學科特色優化課程設置,修訂了專業教材,完善了教學設計,梳理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 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發表了系列特色課程的思政論文,如“環境類專業教師進 行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環保設備設計“課程思政”探讨研究”等,榮獲 2019 年度全國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論文《高校專家型輔導員的内涵、職責與培養路徑探究》。
科研方面,充分領會全員育人精神,引導師生樹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以 山西特色的市場和社會需求科研為導向,獲批多項縱向項目與橫向項目;
實踐方面,為進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學術能力與實踐能力,與省内外各科研院所、環保企業開展系列“産學研”合作,為研究生提供學習基地,如“太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太原豪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等。
文化方面,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
網絡方面,大力推進網絡教育,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絡平台,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 網絡思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心理方面,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加強導師與學生的人文關懷和 心理疏導,深入構建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幹預、平台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管理方面,完善校規校紀,加強法治教育,促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把解決實際 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把握師生成長發展需要,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合理訴求; 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 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
(三)課程教學(本學位點開設的核心課程及主講教師。課程教學質量和持續改進機制,教材建設情況)
根據《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本學位授權點開設的課程包括校級公共課和基礎理論課、學科專業課(8門)和面向不同研究方向的選修課(13門)(見附表3)。
主講教師以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為主。課程教學質量的考核辦法見附件材料-教學質量評估制度(8.1澳门新葡萄娱乐教師教學質量考評辦法(修訂)),實行校督導組、學科專家和學生考評,三者結合的考核方式。課程教學質量的考核結果将作為導師資格和職稱評審考核的依據之一,出現不合格情況,将停止研究生招生1年和不能申報年度職稱。
經過多次的抽查和學生評議,部分課程教師上課内容講授較多。經過與學科專家協商讨論,持續改進計劃為:規定課堂講課和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不高于2:1,适當增加實踐内容,避免出現單純講解。推行專業課助課制度。為每位專業基礎及專業課主講教師配備1名3年級學生為助教,負責作業和實踐内容。
(四)導師指導(導師隊伍的選聘、培訓、考核情況,行業産業導師選聘,研究生雙導師制情況。導師指導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執行情況,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情況)
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的培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的關鍵。本學位點碩士生導師選聘、考核條件和辦法按照《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條件及辦法》和《澳门新葡萄娱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試行)》執行。新增研究生導師需參加研究生院主辦的研究生導師培訓,學習導師守則、學生守則等。合格者作為副導師,參加授權點研究生2屆,可成為正式導師參與招生。
具體包括:
1)研究生導師職責
①研究生導師應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了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各項政策,熟悉并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我校培養研究生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培養研究生有高度的責任感。
②研究生導師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擁有适合指導研究生的科研課題和比較充足的科研經費,能夠保證指導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必備的條件。導師應跟蹤學科前沿,努力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并引導和培養研究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③研究生導師應在學術道德方面以身作則。在學術實踐過程中,導師要注意言傳身教,引導、教育研究生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導師還應參與學風建設,引導建立濃郁的學術氛圍,組織研究生共同參與學術研讨和學術交流活動。
④研究生導師應參與制訂本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研究生招生計劃,參與研究生入學考試命題、評卷、複試、錄取等工作,确保錄取新生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并積極承擔研究生的教學任務。
⑤研究生入學後,導師應全面了解其政治思想、業務基礎及身體健康等實際狀況,進行有關的入學教育,要求其認真學習并切實執行《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手冊》等有關研究生培養和日常管理的各項規定。
⑥導師應定期檢查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執行進展情況,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對研究生的階段性考核。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對表現優秀的研究生應給予鼓勵并提出更好發揮其才能的意見;對經教育無效且不宜繼續培養的研究生,要及時向主管部門反映情況,并提出處理建議。
2)研究生導師管理
研究生導師首先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在學校年度導師增選時,可按照《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條件及辦法》來考核,實行獎懲制度,未能滿足條件的,取消其研究生招生資格。具體為:
①對培養研究生工作中成績顯著的指導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
②在校級優秀學位論文評選中根據情況可增加招生名額。
③在三年内沒有新的科研成果或論文發表,或者連續三年沒有招生者,應建議暫停其招生資格。
④對責任心不強、不能認真履行導師職責、不能保證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質量者,應建議學校解除其導師資格。
⑤根據學位論文抽查結果,3年内有1次抽檢均有不合格論文,暫停其1年招生資格。
3)研究生招生規則
研究生導師需要在年初提出并填寫招生計劃。年度的招生中,對于直接報考和免試研究生,遵照考生的第一志願要求選擇導師;對于調劑的研究生,遵照導師和研究生的雙向選擇意見。具體規則為:
①根據澳门新葡萄娱乐校研字[2010]12号文件,被遴選為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導師的人員,均可招生1人。招生時,我校《第四期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梯隊》中學科方向實行初次分配,學科首席、方向帶頭人和主要成員具有優先選擇權。
②招生計劃與科研經費挂鈎,具體根據當年總人數、項目情況分配。
研究生招生時,遵循上述原則,實行總額控制。
根據《澳门新葡萄娱乐關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基本規定》和本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培養方案,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課程學習、學位論文中期考核和論文答辯3個階段實行分流淘汰考核。
(五)實踐教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與實踐教學,産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證、經費支持,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情況等)
研究生積極參加導師科研項目及其他渠道資助的科研項目,通過“助教、助研、助管”等方式參與科研和教學活動,對研究生進行嚴格的、完整的、系統的科研實踐訓練。努力開拓研究生實踐教學的途徑,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聘請國内外專家做學術報告,組織交流,同時也基于橫向項目的合作研究,多次派研究生前往企業開展調研、采樣、工程實踐學習等,部分研究生長期在企業開展你相關科學研究與實踐,多途徑的交流使研究生們培養勇于探索的學術精神,開闊眼界,啟發科研靈感,培養良好的學術思想和積極主動的創新精神。積極組織研究生内部的學術交流,邀請學位授權點年輕博士為學生進行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寫作的培訓,組織研究方法研讨,推動研究生科研方法學習的不斷深入。通過這些活動,研究生不但交流了學術思想,學習了科研方法,而且提高了科研組織能力和科研交流能力,從而促進了科研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通過多種方式與企業合作,搭建研究生培養校企合作平台,與省内環保科研單位和企業合作,建立了一批高水平且相對穩定的研究生創新基地,讓研究生在實踐中進行科研訓練,為研究生提供學習新技術、新方法的機會,使研究生把理論學習與創新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六)學術交流(研究生參與國際國内學術交流的基本情況)
學位授權點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國内外的學術交流會議,近2年共有15人次研究生參加了國内的學術會議,3人在學術會議做報告。
(七)論文質量(體現本專業學位特點的學位論文類型(如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産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藝術作品等)規範、評閱規則和核查辦法的制定及執行情況,強化專業學位論文應用導向的情況。本學位點學位論文在各類論文抽檢、評審中的情況和論文質量分析)
根據《澳门新葡萄娱乐關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基本規定》和本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培養方案,碩士生入學後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學科現狀和動态,盡早完成論文選題,并開始論文研究工作。在第四學期末前,進行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由學院組織包括督導教師在内的3~5人考核小組,對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必修環節完成情況,存在的或預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碩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并撰寫和發表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撰寫要求見《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的統一要求》。對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在正式答辯之前,進行預答辯,通過者方可申請學位論文評審。碩士學位論文經過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後,根據《澳门新葡萄娱乐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盲評工作暫行辦法》的要求進行專家匿名評審,且必須在研究生學院收到匿名評審結果并通知本人按評審意見修改後才可以安排答辯。
2020年研究生共20名畢業,重複率檢查合格率100%,每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需2名校外專家進行評審,評審合格率為95%。2021年研究生共21名畢業,重複率檢查合格率100%,,每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需2名校外專家進行評審,評審合格率為100%。
(八)質量保證(培養全過程監控與質量保證、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強化指導教師質量管控責任、分流淘汰機制等情況)
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堅持質量檢查關口前移,在研究生院督導組的督察下,嚴格按照規定審核開題、中期、預答辯等過程,切實發揮關鍵節點的考核篩查作用,完善考核組織流程,豐富考核方式,落實監督責任,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加強和嚴格課程考試。完善和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對不适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做好學生分流退出服務工作,嚴格規範各類研究生學籍年限管理。
嚴格學位論文答辯管理,細化規範答辯流程,提高問答質量,力戒答辯流于形式。除依法律法規需要保密外,學位論文均要嚴格實行公開答辯,妥善安排旁聽,答辯人員、時間、地點、程序安排及答辯委員會組成等信息在學校公開,接受監督。
健全導師分類評價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将研究生在學期間及畢業後反饋評價、同行評價、管理人員評價、培養和學位授予環節職責考核情況科學合理地納入導師評價體系,綜合評價結果作為招生指标分配、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等的重要依據。嚴格執行《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對師德失範、履行職責不力的導師,視情況給予約談、限招、停招、取消導師資格等處理;情節較重的,依法依規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九)學風建設(本學位點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開展情況,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情況)
研究生良好的學風與學術道德風尚,是全面實現培養目标,保證研究生教育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條件。研究生培養中,通過學習競賽、評選優秀研究生、評定獎學金、開題答辯、中期檢查、論文盲審、預答辯等手段引導學生。同時,對因學風不正或違反學術道德規範而發生的問題,依據《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違紀處分條例》和《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生考場紀律及違紀處分暫行規定》的有關條款嚴肅處理。
具體包括:1)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學術能力是從事學術研究的相關素質,一個優秀的研究生,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嚴謹求實的學風,勇于探索創新、誠信的科學精神。2)加強研究生管理,激發科研熱情。除了要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加大培養投入,為科學研究注入新血液,鼓勵創新,支持創新,讓研究生在成功中感受喜悅,從而凝聚更高的科研熱情。3)開展學風和學術競賽,加強獎勵的力度。在政治理論課中加入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專題。邀請高年級研究生、研究生導師和行業知名人士定期講學。定期開展“研究生學術論壇”和研究生行業技能大賽等活動,邀請校内外知名專家為評為,并設立不同的獎項等。4)合理有效的違規處理機制。提高研究生法律意識,增強研究生道德觀念,強化法律意識,要求他們遵守科學道德規範,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學位論文造假、抄襲等參照教育部《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和《澳门新葡萄娱乐研究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認定及處理暫行辦法》執行。
(十)管理服務(專職管理人員配備情況,研究生權益保障制度,在學研究生滿意度調查情況等)
為保證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以導師為第一責任人,日常管理及學生相關事務由科研秘書-副書記/副院長-書記/院長負責,對接研究生院統一管理。本學院在研究生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權力與義務,在制度上保障研究生的各項權益以及行為規範。首先,全面推行校務公開,對研究生獎學金評定、助學金發放、貧困生認定、轉專業、考風考紀等涉及學生根本利益的事情公開,做到事前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其次,完善了學院的選舉、獎懲制度,避免了實施的随意性和不規範性,更好的維護研究生的合法權益。第三,完善請假制度,疫情期間返校報道制度,明确管理人員責任,保障有效的監督;第四,完善導師分配制度和導師資助制度,擁有科研項目和充足課題經費的導師,實施優先分配,建立以學術競争為導向的規範、公平、透明的導師分配制度,從而強有力的實施導師資助制度,維護研究生的權益。第五,建立以人才培養質量為導向的導師評價制度,将評價重心放到人才培養的質量上來,加強對導師的學術指導評價和學術質量評價,同時加強對導師的師德師風的評價。教學滿意度在2019界(91%)和2020界(94%)均高于學校平均水平。
(十一)就業發展(本學位點人才需求與就業動态反饋機制建立情況,人才需求和就業狀況報告發布情況,用人單位意見反饋和畢業生發展質量調查情況)
研究生積極參加導師科研項目及其他渠道資助的科研項目,通過“助教、助研、助管”等方式參與科研和教學活動,對研究生進行嚴格的、完整的、系統的科研訓練;開拓研究生學術交流的途徑,聘請國内外專家做學術報告,組織學術交流,培養良好的學術思想和積極主動的創新精神;積極組織研究生内部的學術交流,邀請學位授權點年輕博士為學生進行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寫作的培訓,組織研究方法研讨,推動研究生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積極參與學科競賽,培養科技創新能力。廣泛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定期舉辦研究生科技文化節、學科前沿講座、優秀成果獎勵、展覽等活動,擴大研究生視野,激發創新的興趣,營造科學嚴謹、研究活躍、學術空氣濃厚的學術氛圍。
總體來看,在校生均有較好的成果,包括以第一作者在國内外相關學術期刊的發表論文,獲得校級“優秀畢業生”“優秀畢業論文”“體育标兵”等榮譽稱号。另外,學生綜合能力較強,現有學生均可實現升學或就業,2020年畢業生就業率高達85%,2021年就業率達83%。
五、服務貢獻
(一)科技進步(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科技進步情況)
本學科建設積極響應國家生态文明建設需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态文明建設戰略思想為 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重大決策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設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針對山西生态環境脆弱,結構性污染嚴重等污染特征,結合山西省煤炭能源過程矸石固廢、焦化廢水、廢氣排放等嚴重生态環境污染問題,與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優勢學科交叉,依托我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重點學科及研究生培養基地等平台,取得系列成果。
首先針對山西燃煤大省較為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展開大氣氣溶膠組分分析及溯源分析;大 氣環境及污染源 VOCs 檢測及溯源分析、重點行業尤其是焦化行業 VOCs 排放清單建設、太原市特 定區域不同季節 VOCs 與臭氧生成潛勢分析;大氣幹濕沉降重金屬、多環芳烴、水溶性離子特征分 析,研究成果可在全國不同規模的煤焦化園區推廣示範,為大氣 VOCs 減排提供科學支撐,符合當前國家戰略需求,對我國環境大氣污染治理意義重大。
其次針對山西省煤礦開采引發的地表沉陷、地下水循環破壞、矸石山侵占污染土壤、地表生 态破壞等實際問題,開展區域污染生态修複與防治的理論和實踐工作。主要研究包括煤炭開采及洗選過程中附産物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的清潔利用研究;煤矸石固廢資源化研究,量化評估礦區生态修複的資源再利用價值,為資源型城市廢棄礦區生态修複資源再利用評估及城市可持續發 展提供科學依據與實踐經驗。
最後适應地方行業需求,做好産品和技術開發,城市污水處理中,污泥濃縮脫水是資源化的 關鍵步驟,學科相關人員與上海振華重工等聯合開展攻關,開發了系列濃縮機;焦化行業是山西 地區的重要污染來源,對于焦化廢水的關鍵問題進行研究,相關技術已成功應用。此外,學科主動承擔政府培訓幹部、大型會議、會展、考試、咨詢服務等活動;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選派中青年骨幹到地方挂職,既鍛煉了幹部,又服務了地方。
(二)經濟發展(服務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
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加強生态環境修複。按照“加快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着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大生态系統保護力度”環境污染治理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需求,在當前日趨嚴峻的生态環境問題形勢下,緊密結合山西區域污染防治的戰略要求,探讨環境污染問題的來源,開展綜合施治和生态環境修複工作。穩定科學研究方向,強化原創性研究。圍繞生态文明建設的目标和國家對大氣、水體環境和土壤質量考核的現狀,穩定四大研究方向: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态修複技術、水污染控制工程、功能材料與固廢資源化。加強科研團隊建設,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以學科為基礎的研究團隊,壯大研究團隊力量,培養學術帶頭人,領軍人才。堅持科學研究為核心工作,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自主創新的積極性與團隊協同創新雙重作用,正确處理科研與教學工作的關系,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學工作。堅持科技資源統籌配置,提升學科團隊的整體研發能力。對學科實驗室資源統籌配置、提高研究儀器設備的配套性,建立儀器設備的共享機制,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和使用價值,提高研究和服務的能力。堅持産學研合作,實現共赢發展。建立“産、學、研”合作機制,開展産學研項目合作,要堅持對校内外,國内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内外科技資源,提高科學研究的水平和國際化程度。
(三)文化建設(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情況)
文化方面,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網絡方面,大力推進網絡教育,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絡平台,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網絡思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心理方面,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加強導師與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深入構建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幹預、平台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